返回

大明嫡皇孙,开局救活太子朱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8章 勾命生死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时候确实有,但过一两年,牛死了,今后八九年,胥吏们可不管这些,依然按有征税。

    百姓们因此苦不堪言。

    再比如土地被洪水淹没了,却依然还是按有田征收。

    一场传染病来了,家里人死光了,侥幸活下来的那一个,却要负担已经死去几年了的家庭成员的份额。

    这可真是两眼望苍天。

    县里的官吏拿着这么一个册子,去找户主。

    找不到户主找亲戚。

    找不到亲戚找邻居。

    邻居全空了,找隔壁村。

    所有村子全逃荒去了,那就全县摊派,以此类推。

    在老百姓眼中,黄册就像是阎王爷的勾命的生死簿,尽勾穷人的命。

    黄册的乱象让百姓们苦不堪言,而那些官吏们却借此中饱私囊。

    他们勾结起来,将富人的田地划到穷人名下,使得富人逃脱赋税,而穷人则背负沉重的负担。

    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,也引发了无数的民怨,尤其是在江南地区,屡屡出现乡民纵火焚烧县里的黄册库。

    黄册制将子民分为民户、军户、匠户三大类,大家各司其职,田有人种,仗有人打,武器有人锻造。

    但朱元璋似乎忘了,人是流动的,不会因为他划了一个又一个框框就静止不动。

    而大量的流动人员,必然会对僵化的底层治理架构形成致命的冲击。

    明朝中后期,大量流民涌现,令朝廷无比恐慌,疲于应付,这就是黄册制度所带来的最直观的弊端。


第38章 勾命生死薄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